尋找腦中幻影 (0)
心情很差情緒不穩不想睡... 於是繼續翻著《尋找腦中幻影》。
看到第七章〈單手拍手的聲音〉實在忍不住了,把幾小時前
就關閉的電腦打開,開始打起這篇。從《創智慧》開始,
雖然這本是比較早看的,然後看了《遊戲與現實》,再看到
《尋找腦中幻影》,我認真覺得看這本書是個非常享受的過程。
《創智慧》和《遊戲與現實》都有不少地方讓我看了頗為興奮,
急著想知道後面的描述,但都同樣有令我覺得困惱的地方——
太多地方不斷在重複。前者像是想不斷闡揚他的想法,後者則像是
一些不同時期的文摘,有不少重疊的部份。然而在《尋找腦中幻影》裡,
我感受不到重複,同時作者的文風平白而幽默,冷靜但帶感情且不濫情。
我可以看得很快而仔細,同時不感到疲倦。雖然這多少跟重複性有關,
太過重複的字句很快就會讓我感到倦怠。
更有趣的是,在本書裡面,也能看到許多能夠印證上述兩本書的內容。
《創智慧》的是腦神經的上下交流,引用:
《遊戲與現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在第七章的〈單手拍手的聲音〉裡
大量提到佛洛依德——而這正好也是《遊戲與現實》不斷提起的人物。
我想或許在精神分析的領域裡,佛洛依德的許多想法仍然非常重要,
然而〈單手拍手的聲音〉裡正好把我的一些想法說出來了,這讓我感到
很愉快——佛洛依德的很多說法明顯缺乏證據,也無法靠實驗來證明。
或許是因為在中研院看了一些證明,我開始慢慢理解到底什麼是證明與
證據。說到這裡,仍然會想批評教育,我已受到太多填鴨式的訓練,
不過離題又說過無數次了,跳過。我想說的是,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
大量的簡單實驗與許多的案例,先假設作者沒有在說謊,或是資料確實
正確,那麼這些確實是非常明確的證據。就像作者在開頭就說的,我們
要在特例中找出東西,因為這是很顯而易見的,然後在大部份的人身上
證實,因此個案與統計同樣都很重要。
先假設,然後設計實驗去證實。我不懂醫學,但這本書確實很有科學精神,
如果我對科學沒有誤解的話。有趣的是,就算是寫程式也能夠具有許多的
實驗精神,我們可以寫程式去驗證我們的想法,因為程式本身就可以是一種
邏輯系統。(當然他可以不是,但也當然他可以是)
第七章〈單手拍手的聲音〉揭露了或許所有的精神疾病,全部都是生理上
腦的疾病所反映出來的結果,包括多重人格、否認,與各種壓抑的行為。
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除了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有系統的解釋外,也同時代表
醫療或是改善這些問題能夠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是胡亂猜測與嘗試。
這還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也正好,此章最後一段正是 Josh 在《尋找腦中幻影》摘錄所摘錄的。
這本書令人驚奇,談到許多令人非常吃驚的實驗結果。透過這些巧妙的實驗,
可以慢慢推敲出一些大腦運作的規則。雖然有時候這真的讓人覺得恐怖,
會想去否認,以此捍衛我們的自我意識與腳踏實地的真實感。但不管怎麼樣,
好奇心仍然讓我覺得就算是痛苦也要知道。或許這也是某種自虐心情吧...
相關 post:
1465. 01-21 not a conclusion
看到第七章〈單手拍手的聲音〉實在忍不住了,把幾小時前
就關閉的電腦打開,開始打起這篇。從《創智慧》開始,
雖然這本是比較早看的,然後看了《遊戲與現實》,再看到
《尋找腦中幻影》,我認真覺得看這本書是個非常享受的過程。
《創智慧》和《遊戲與現實》都有不少地方讓我看了頗為興奮,
急著想知道後面的描述,但都同樣有令我覺得困惱的地方——
太多地方不斷在重複。前者像是想不斷闡揚他的想法,後者則像是
一些不同時期的文摘,有不少重疊的部份。然而在《尋找腦中幻影》裡,
我感受不到重複,同時作者的文風平白而幽默,冷靜但帶感情且不濫情。
我可以看得很快而仔細,同時不感到疲倦。雖然這多少跟重複性有關,
太過重複的字句很快就會讓我感到倦怠。
更有趣的是,在本書裡面,也能看到許多能夠印證上述兩本書的內容。
《創智慧》的是腦神經的上下交流,引用:
這種所謂「從下到上」(bottom-up)的看法由人工智慧人大力支持
已經三十年,雖然許多解剖學家很早就強調從高層腦區有回饋迴路到
低層腦區。為了平息這些解剖學家,現在教科書的圖也包括向下的
箭頭,但是這個觀念只受到「嘴巴講講的」重視。
《遊戲與現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在第七章的〈單手拍手的聲音〉裡
大量提到佛洛依德——而這正好也是《遊戲與現實》不斷提起的人物。
我想或許在精神分析的領域裡,佛洛依德的許多想法仍然非常重要,
然而〈單手拍手的聲音〉裡正好把我的一些想法說出來了,這讓我感到
很愉快——佛洛依德的很多說法明顯缺乏證據,也無法靠實驗來證明。
五年前,當我開始這項研究時,我對佛洛依德完全沒有興趣。(他可能說
我在對他否認。)與大部份的同事一樣,我無法同意他的想法。他對難以
捉摸的人性的註解看似真實,卻無法實驗證明,使整個神經科學界對他的
說法懷疑很深。但是我看過這些病人後,我開始明白佛洛依德雖然說了
很多無稽之談,我們不能否認他是一位天才。佛洛依德是幾位先知之一,
強調人性可以用有系統的科學方法研究,這種探討心靈生活的定律就像
心臟科醫生研究心臟、天文學家研究宇宙的動靜。我們現在認為這種
想法理所當然,但是在二十世紀初期卻是革命性的,所以佛洛依德變成
家喻戶曉的名字也不足為奇。
[...]
不幸地,他提出的理論結構模糊又無法證實,他創造太多古怪的名詞,
也對「性」過分重視。另外,他沒有做實驗證明他的理論。
或許是因為在中研院看了一些證明,我開始慢慢理解到底什麼是證明與
證據。說到這裡,仍然會想批評教育,我已受到太多填鴨式的訓練,
不過離題又說過無數次了,跳過。我想說的是,在這本書裡,可以看到
大量的簡單實驗與許多的案例,先假設作者沒有在說謊,或是資料確實
正確,那麼這些確實是非常明確的證據。就像作者在開頭就說的,我們
要在特例中找出東西,因為這是很顯而易見的,然後在大部份的人身上
證實,因此個案與統計同樣都很重要。
先假設,然後設計實驗去證實。我不懂醫學,但這本書確實很有科學精神,
如果我對科學沒有誤解的話。有趣的是,就算是寫程式也能夠具有許多的
實驗精神,我們可以寫程式去驗證我們的想法,因為程式本身就可以是一種
邏輯系統。(當然他可以不是,但也當然他可以是)
第七章〈單手拍手的聲音〉揭露了或許所有的精神疾病,全部都是生理上
腦的疾病所反映出來的結果,包括多重人格、否認,與各種壓抑的行為。
如果事實真是如此,除了如此一來才能夠有有系統的解釋外,也同時代表
醫療或是改善這些問題能夠用更有效的方式,而不是胡亂猜測與嘗試。
這還真是令人振奮的消息。
也正好,此章最後一段正是 Josh 在《尋找腦中幻影》摘錄所摘錄的。
這本書令人驚奇,談到許多令人非常吃驚的實驗結果。透過這些巧妙的實驗,
可以慢慢推敲出一些大腦運作的規則。雖然有時候這真的讓人覺得恐怖,
會想去否認,以此捍衛我們的自我意識與腳踏實地的真實感。但不管怎麼樣,
好奇心仍然讓我覺得就算是痛苦也要知道。或許這也是某種自虐心情吧...
相關 post:
1465. 01-21 not a conclusion
0 retrie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