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ndle 3 (1) Oscar Wilde?
上回在 1883. 03-07 誤解 裡提到,有些感觸跟 kindle 有關。
想到有人好奇,正巧今天又聽到 Oscar Wilde, 不如就趁此機會
稍微寫一下。雖然我現在覺得很想睡....
從哪說起呢?很多年前(這句話聽來真沒真實感,但仔細數數,
也真的確實是很多年前)聽了西洋文學賞析,要選一篇寫心得。
在書店翻來翻去,無法決定要看什麼。不過既然課堂上講了
快樂王子,那何不然就挑 Oscar Wilde, 更何況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也曾經被提過?不過當然是看中譯本.. XD
後來碰巧聊到 Oscar Wilde, 又看到快樂王子的譯作,我又多次
不斷前後翻閱著,不知不覺這些對我而言就變成一種奇妙的感覺。
拿起 kindle, 打開 3G 網路,心中思索究竟要搜尋什麼書本。
要嘛是找不到,要嘛就是滿貴的,因此查了半天最終還是想找
一些名著,而不是作者還在世的書本。除了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外,會想起來的大概就是 Oscar Wilde 的
這兩篇(本)了吧。
當時我以為這些書都要 $2, 因此遲遲猶豫不決。但後來還是想說
就當測試直接用 kindle 買書的狀況,所以還是刷了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暫時還沒耐心細細把英文讀完,所以目前只看了
preface. 老實講,我也看不是很懂。不過剛剛重新看了一下之前
不是很懂的那段,想說引用出來說我看不太懂,卻發現自己看懂了...
或許是因為那時候腦袋不夠清楚吧?...
總而言之,雖然還沒耐心細細讀完,一邊琢磨 Wilde 的字句,一邊
回想著以前的事情,一邊查著 Wilde 除了這兩篇還有什麼書,一邊
覺得 Wilde 用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懂,常常句子太長了,我在一邊
追跡的時候,卻也一邊在忘記前面的句子是什麼,結果整句話就看不懂...
而今天感到可惜的是,我不明白為什麼 Mind the Gap 有 Wilde 的風格。
希望哪天我耐著性子至少把這兩篇的英文都讀完後,可以有所體悟。
*
另一方面,我也發現 kindle 還滿適合我的閱讀習慣——老是半途而廢。
因為他會記錄每一本書的閱讀位置,所以當我發覺自己開始不耐煩時,
總是可以立刻切到其他書來轉換心情;然後不耐煩了再切回去。不像
一般紙本時,通常我不會做任何記號來表示自己讀到哪,所以久了就
完全無法得知自己上次看到哪了,也常常看半天才發覺自己看過了。
可惜的是,目前電子書當然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限制。例如翻頁速度終究
比不上紙本,閱讀 paper 時我往往需要不斷前後翻閱,這在 kindle 上
則會變成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這算是目前技術上的限制吧。在這之外,
還有不少先天上的差異使得那種感覺有巨大的差異。
好些日子前,閱讀了一些關於電子書的文章,不太記得是不是出自
老貓的內容推進實驗室[0],分享在 buzz 上,得到一些回應,同時
使得我想要稍微聊聊自己對於電子閱讀器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真的
寫下去,只在 blogger 裡留了一點筆記[1],記錄於 2010-02-23:
畫線應該是技術上有一天可以克服的,但關於紙張的厚度,翻頁時
捏著紙張的感觸,被割傷的可能,油墨的氣味,這些倒是不太可能
會去模擬。隨著閱讀,剩下的書頁愈來愈少,愈翻就愈覺得靠近
結尾,那種期待與不捨,也同樣是不太可能由電子閱讀器去模擬。
但就像 CD 取代了 LP, 還有諸如此類族繁不及備載的例子,商業裡,
誰管這些感覺問題。只要是能夠接受的品質,加上大量的 cost down,
完完全全沒有不做的道理。而最後,膠卷也終究變成玩家手中的玩具,
而不是一般大眾拿來解決記錄需求的工具。
或許電子書與紙本書還走不到那個階段,但總覺得可以想像,未來持有
紙張書籍,或許變成一種奢華的玩具吧。儘管或許「我們」有生之年
或許還看不到。
[0] 看來我的記憶暫時還是可靠的
[1]
其實像這樣隨手的筆記我還滿多的,而且都亂丟沒有整理,事後要找
大概也找不到了。但在 blogger 上倒是滿容易的,利用日期連當時的
buzz 那篇都輕易找出來了。沒想到在那之後居然已經一年多了!
對我而言,能像這樣輕易尋找過去... 總之我是喜歡的,才不會覺得
過去好像一片空白。
想到有人好奇,正巧今天又聽到 Oscar Wilde, 不如就趁此機會
稍微寫一下。雖然我現在覺得很想睡....
從哪說起呢?很多年前(這句話聽來真沒真實感,但仔細數數,
也真的確實是很多年前)聽了西洋文學賞析,要選一篇寫心得。
在書店翻來翻去,無法決定要看什麼。不過既然課堂上講了
快樂王子,那何不然就挑 Oscar Wilde, 更何況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也曾經被提過?不過當然是看中譯本.. XD
後來碰巧聊到 Oscar Wilde, 又看到快樂王子的譯作,我又多次
不斷前後翻閱著,不知不覺這些對我而言就變成一種奇妙的感覺。
拿起 kindle, 打開 3G 網路,心中思索究竟要搜尋什麼書本。
要嘛是找不到,要嘛就是滿貴的,因此查了半天最終還是想找
一些名著,而不是作者還在世的書本。除了 Alice's Adventure
in Wonderland 外,會想起來的大概就是 Oscar Wilde 的
這兩篇(本)了吧。
當時我以為這些書都要 $2, 因此遲遲猶豫不決。但後來還是想說
就當測試直接用 kindle 買書的狀況,所以還是刷了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 暫時還沒耐心細細把英文讀完,所以目前只看了
preface. 老實講,我也看不是很懂。不過剛剛重新看了一下之前
不是很懂的那段,想說引用出來說我看不太懂,卻發現自己看懂了...
或許是因為那時候腦袋不夠清楚吧?...
總而言之,雖然還沒耐心細細讀完,一邊琢磨 Wilde 的字句,一邊
回想著以前的事情,一邊查著 Wilde 除了這兩篇還有什麼書,一邊
覺得 Wilde 用句真的不是那麼容易懂,常常句子太長了,我在一邊
追跡的時候,卻也一邊在忘記前面的句子是什麼,結果整句話就看不懂...
而今天感到可惜的是,我不明白為什麼 Mind the Gap 有 Wilde 的風格。
希望哪天我耐著性子至少把這兩篇的英文都讀完後,可以有所體悟。
*
另一方面,我也發現 kindle 還滿適合我的閱讀習慣——老是半途而廢。
因為他會記錄每一本書的閱讀位置,所以當我發覺自己開始不耐煩時,
總是可以立刻切到其他書來轉換心情;然後不耐煩了再切回去。不像
一般紙本時,通常我不會做任何記號來表示自己讀到哪,所以久了就
完全無法得知自己上次看到哪了,也常常看半天才發覺自己看過了。
可惜的是,目前電子書當然還是有許許多多的限制。例如翻頁速度終究
比不上紙本,閱讀 paper 時我往往需要不斷前後翻閱,這在 kindle 上
則會變成一個很痛苦的過程。這算是目前技術上的限制吧。在這之外,
還有不少先天上的差異使得那種感覺有巨大的差異。
好些日子前,閱讀了一些關於電子書的文章,不太記得是不是出自
老貓的內容推進實驗室[0],分享在 buzz 上,得到一些回應,同時
使得我想要稍微聊聊自己對於電子閱讀器的想法。但是一直沒有真的
寫下去,只在 blogger 裡留了一點筆記[1],記錄於 2010-02-23:
畫線?
cost down
高級的 LP
某種儀式
紙張的厚度
書本的厚度,進度
油墨味
對 ai 的期許,最終才發現錯誤的期待
畫線應該是技術上有一天可以克服的,但關於紙張的厚度,翻頁時
捏著紙張的感觸,被割傷的可能,油墨的氣味,這些倒是不太可能
會去模擬。隨著閱讀,剩下的書頁愈來愈少,愈翻就愈覺得靠近
結尾,那種期待與不捨,也同樣是不太可能由電子閱讀器去模擬。
但就像 CD 取代了 LP, 還有諸如此類族繁不及備載的例子,商業裡,
誰管這些感覺問題。只要是能夠接受的品質,加上大量的 cost down,
完完全全沒有不做的道理。而最後,膠卷也終究變成玩家手中的玩具,
而不是一般大眾拿來解決記錄需求的工具。
或許電子書與紙本書還走不到那個階段,但總覺得可以想像,未來持有
紙張書籍,或許變成一種奢華的玩具吧。儘管或許「我們」有生之年
或許還看不到。
[0] 看來我的記憶暫時還是可靠的
[1]
其實像這樣隨手的筆記我還滿多的,而且都亂丟沒有整理,事後要找
大概也找不到了。但在 blogger 上倒是滿容易的,利用日期連當時的
buzz 那篇都輕易找出來了。沒想到在那之後居然已經一年多了!
對我而言,能像這樣輕易尋找過去... 總之我是喜歡的,才不會覺得
過去好像一片空白。
0 retrie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